“斗轉星移,時光荏苒。家鄉每一個看似不起眼的角落,都布滿時光鐫刻的痕跡……”來自福建仙游的江蘇大學2020級學生謝葉婷在自己的“尋變報告”中,這樣感慨道。
和謝葉婷一樣,今年寒假,江蘇大學藥學院有497名返鄉學子回鄉開展“尋變記”實踐活動,他們在鄉村振興、傳統文化、疫情防控等多個主題領域尋變、思變、創變,感受花樣“年味”。近日,隨著學校寒假后開學,返鄉學子開展“尋變”成果匯報會,面對面交流自己的實踐心得。
“這是一堂特殊的社會思政課,已納入了學院創新學分考核體系,符合考核要求可以給予學生學分認定。”活動組織者、江蘇大學藥學院黨委副書記劉正欣介紹,“尋變記”活動自2015年至今已持續開展8年,通過引導學生探尋個人、家庭及家鄉變化,幫助學生在社會實踐中受教育、長才干、作貢獻,不斷推動實踐育人工作向縱深發展。
“莫讓鄉村漸次消失”“‘市’大變呀”“民族文化變遷之花氈藝術”……今年,藥學院學子創新“尋變報告”形式,從“尋變清單”選擇主題后自擬題目,通過手機拍攝、剪輯短視頻,將文字、圖片、視頻上傳到網絡,分享自己的所尋、所思、所感。
隨著人們的生活水平的提高,村子里許多變化都讓2021級學生王星艷感觸頗深,其中感觸最深的是家鄉浙江蓮池頭村便利的公路出行,“家鄉開通了公交車,能前往鎮中心、鄰近鄉鎮,市中心也能快速到達。看著從小長大的地方變得越來越好,人們的幸福指數也逐漸提高,我想,這就是鄉村振興的現實意義。”王星艷說。
“‘尋變記’讓枯燥無味的寒假生活多了一些色彩,讓原本懶散的生活變得自律,也讓我更加了解本民族優秀的傳統文化。”來自貴州的2021級學生楊遠華借著此次“尋變記”的機會參加了家鄉的歌唱藝術宣傳展示活動。與鄉親交流時,他也表達了自己的期待,“民族文化是民族的瑰寶,我們要接好接力棒,讓民族文化在新時代中展示出獨特的意義和魅力,讓民族文化薪火相傳、歷久彌新。”
“鄉村振興、城市現代化、非遺文化、疫情防控……這些大學思政課上耳熟能詳的主題內容,借助‘尋變’活動讓大學生成為主講人,以‘翻轉’課堂的形式,展現了當代大學生對社會問題的深入思索,也進一步激發了學生的愛國情感,促進學生的全面發展和健康成長。”劉正欣說。
文章來源:中新網 2022年2月24日
文章鏈接:http://www.chinanews.com.cn/sh/2022/02-24/9685106.s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