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叮咚!”2月14日下午,帶著1982年3月4日《鎮江市報》頭版打印樣,記者敲開了位于江蘇大學家屬區的高宗英教授家大門。
高宗英,86歲,教授、博導、江蘇大學前校長。耄耋之年的他精神矍鑠,欣喜地將記者迎進門后,拿出了自己珍藏了40年的報紙原件。“當年我在奧地利拿到博士學位的時候,《鎮江市報》一共登了兩次報道。”談起40年前關于自己的“新聞”,高老撫摸著已經發黃的老報紙說:“這是1982年4月15日的《鎮江市報》登的關于我的報道。”高老介紹,除了3月4日的那篇簡訊“鎮江農機學院副教授高宗英在奧地利榮獲博士學位”之外,一個月之后《鎮江市報》又刊登了“為祖國爭得榮譽的人——記鎮江農機學院副教授、科學技術博士高宗英”。40多年前在奧地利留學的一幕幕,又如電影般的一下又浮現在他眼前。
1981年12月4日,在奧地利的格拉茲技術大學舉行了一場博士學位授銜儀式。校長瓦爾德·懷特在致詞中說:“我們感到十分高興的是,在接受學位的10人之中,有一位東方的中華人民共和國的學者。”這位學者,就是在奧國進修的原鎮江農機學院副教授高宗英。高老說,自己畢業于南京工學院機械工程系,在大學里就加入了中國共產黨,并以各科優異的成績獲得“特等優秀生”的稱號。畢業后,他改行搞內燃機專業的教學和科研,并于1979年被批準去奧地利進修兩年。
作為新中國成立后出國留學人員中的第一位內燃機博士,回國后,浙江大學、同濟大學以及天津大學都曾向高宗英拋出了橄欖枝。但思量再三,他都婉拒了,決定留下來為學校的事業打拼。“1984年,我經當時的國家教委和國務院學位委員會特批為教授、博導。學校當時在已有的農機博士點上又增加一個內燃機的博士點,并以此為基礎帶動了以后農產品加工、汽車拖拉機和機械制造等專業陸續獲得博士學位授予權。”高老動情地回憶,任江蘇理工大學校長期間,他曾向時任國務院總理的李鵬同志和副總理的李嵐清同志匯報了學校的發展情況,向李鵬總理介紹了學校與德國一家公司合作研究的一種可以燃用植物油的小型油冷發動機的研究情況。李鵬同志懷著極大熱情詳細詢問了發動機的研發情況,并在事后欣然為學校建校35周年題詞“發展教育,振興農業”,極大地鼓舞了全校師生員工。
高老介紹,2000年4月,自己和另外兩位專家一起榮獲鎮江市首批知名專家,并榮獲終身榮譽。說著,他拿出了珍藏著的2000年4月20日的《鎮江日報》,在當天報眼的位置刊登了《我市首批知名專家命名》的報道。
回望過去的40年,高老感慨不已,時代飛速發展,科技日新月異,自己也沒有閑著。“前幾年還翻譯了一本百萬字的德語專著呢。”說著,他拿出了自己的譯作《內燃機先進技術譯叢——內燃機原理》。退休多年,高老一直希望能發揮余熱,還重返學校給學生們講一講自己拼搏和奮斗的故事,“中華民族是特別能奮斗的民族,這些年來日子越過越好。我希望將自己的故事說給更多人聽,激蕩更多年輕人的愛國心、報國情、強國志!”高老動情地說。
舊聞回放
原載1982年3月4日《鎮江市報》1版
鎮江農機學院副教授高宗英
在奧地利榮獲博士學位
本報訊 鎮江農機學院動力機械工程系副教授高宗英在奧地利國立格拉茲技術大學進修期間,在柴油機噴油規律的理論和計算研究方面取得了突破,從而獲得了該校授予的科學技術博士稱號。
高宗英今年46歲,在大學時就參加了中國共產黨。他虛心學習、刻苦鉆研,成為新中國成立后在外進修人員中第一個內燃機方面的科學技術博士,為祖國爭得了榮譽。高宗英最近已回國。
文章來源:鎮江日報 2022年2月18日 2版
文章鏈接:http://szb.jsw.com.cn/ZJRB/PC/content/202202/18/content_181877.html